术中低体温的预防与护理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与护理
生命体征是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总称,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状况的指标,也是护士评估患者身心状态的基本资料。
人体通过体温调节系统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从而维持中心体温在37度。
人体的温度是相对恒定的,正常人在24小时内体温略有波动。一般相差不超过1度,生理状态下,早晨体温略低,下午略高。运动、进食后、妇女经期前或妊娠期体温稍高,而老年人体温偏低。
由于手术中病人内脏或肢体大面积、长时间的暴露,大量补液及麻醉药对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的抑制等因素很容易造成病人体温低于正常体温。
手术期体温低于36 ℃称为体温过低 。
在外科手术中低体温是手术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婴幼儿及老年患者。如果病人中心体温降低1 ℃,就会出现寒战,机体耗氧增加,心率增快;而且低体温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使血液粘稠度增加,外周阻力增加,血液回流缓慢,凝血机制紊乱。为了避免手术中多种因素所致低体温的发生,我们在手术过程中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和护理干预,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